【IT168 办公视点】曾经在冲印领域风光一时的柯美倒下了,它不但离开了自己辉煌的传统冲印市场,也退出了刚刚进入不久的数码冲印市场。不难想象,数码冲印作为新世纪充满商机的行业,其竞争将会达到一种空前的惨烈,而在柯美倒下之后,剩下的几个巨头各自将如何发展,会不会再有哪一家步柯美之后尘?
柯美,轰然倒下的巨人
![]() |
柯美冲印店 查看更多产品图片 |
柯美的退出多少让人感到意外,一个传统冲印的巨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刻退出,究竟是什么让柯美做出了这样一个无奈的选择?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柯美的巨额亏损。虽然柯美的产品线丰富,在传统冲印上有着独到的一面,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柯美在冲印市场反应上的后续乏力,在合并之后,柯美并没有实现战略上的突破,反倒是传统冲印市场份额的骤减让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巨人从此走上了不归路,巨额亏损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柯美在其中愈陷愈深。在柯尼卡美能达合并的第一年,公司总的亏损就达到了600多亿日元,为了摆脱这个沉重的资金负担,柯美似乎只能选择退出。
有人不解,传统冲印业务的萎缩可能是柯美退出的原因,但是面对数码冲印时代的到来,柯美为什么不坚持下来?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冲印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同时数码冲印业务是一个高投入的领域,而柯美在深受资金亏损之苦的时候,已经很难再抽出精力去数码冲印市场博一把了。此外,由于资金上的压力,柯美在数码冲印业务这个概念开始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把握住先机,致使发展规模有限,这也是柯美决心彻底推出冲印市场的重要原因。
于是,在种种压力与背景之下,柯美退出了。虽然作为一个知名的冲印品牌,柯美的退出显得惨淡,可是面对竞争对手的实力加上自己难以愈合的资金伤口,柯美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事实。 柯达,积极转型适应发展
既是传统冲印市场的幸存者,又是数码影像市场举足轻重的角色,柯达为了更好的迎接数码冲印时代的来临,正在积极寻求转型。转型之一就是将8100家传统冲印店转型为数码化的柯达数码速印站,预计3年内全国80%的店面将变身数码冲印店,而3年后,这个数字将会超过一万。这意味着柯达将把从前的传统冲印店向未来的数码快印转变,这一变化将会配合柯达的数码冲印转型,为柯达稳定传统客户增加新客户带来契机。
![]() |
关注柯达 查看更多产品图片 |
不过,这种转型仅仅限于柯达。不能否认,在过去传统冲印业务中,柯达始终占据着领先的位置,因此在发展范围上,可达也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对手。9000家!这是柯达冲印店目前在国内的数字,如此庞大的冲印店铺群为柯达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巨大的网络覆盖群。柯达的转型不仅为柯达留住了传统客户,也通过这种转型向客户传达了数码冲印概念,这一点是其他厂商所不具备的。
除此之外,柯达退出了彩扩机销售转向致力于药水和像纸的供应。伴随退出彩扩机销售的是柯达转向于后期耗材供应的策略。按照柯达的计划,在宣布退出彩扩机销售的同时,柯达将专心致力向零售渠道的客户提供耗材,这包括相纸以及冲印套药。同时还提供数码速印站及市场服务支持。虽然退出彩扩机销售,但是柯达与客户的设备供应商-诺日士公司、Photo-Me公司以及其他重要的供应商-保持着稳固的工作关系,这一点也是为了确保服务支持能够有效贯彻的必备条件。
退出彩扩机销售,转型专攻于向零售渠道的客户提供耗材,同时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是柯达在后冲印时代即数码冲印时代做出的重大改变。不过通过转型,柯达是否能将自己在传统冲印方面积累的优势成功过渡到数码冲印上,这一点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未知数。 富士,联众破敌进军数码冲印
2006年3月13日在日本东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和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宣布将在冲印领域内全球联手,共同扩展冲印业新商机,推动影像文化进一步发展。从中不难看出富士意图通过联众来推动自己在数码冲印上的发展。
![]() |
富士冲印 查看更多产品图片 |
和柯美、柯达这样的传统冲印厂商不同的是,富士并没有涉足传统胶片冲印市场,因此和数码冲印设备的生产商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的合作可以看出富士想要在数码冲印设备上实现自己强者地位的野心。
作为一个进入数码冲印时间不长,又没有多少冲印基础的新崛起者,富士和柯达相比显然在市场占有率以及覆盖面积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是着手于技术,在数码工艺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也可以让富士在数码冲印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为自己积聚资源。而随着数码设备的长足发展,目前数码设备的普及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如果配合重印业务的发展将会让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而在这一点上,富士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富士与诺日士具体的合作内容为:富士将授权诺日士使用其全球领先的数码冲印技术,诺日士将结合自己的技术,制造新型数码冲印机;双方还将在售后服务方面展开合作,为数码冲印店提供一致而可靠的服务。目前,双方已经联合推出的第一款产品。
和柯美的江河日下相比,作为拥有传统影像业务唯一一家盈利的企业,富士在研发和市场推广上,无疑有着更大的资金优势。而且作为唯一一家拥有包括冲印、药水、像纸等一整套完整影像技术和产品的企业,富士在日后市场的发展的潜力是很值得关注的。虽然目前国内拥有富士数码冲扩设备的冲印店仅800家左右,和柯达的9000家左右的数字有着天壤之别,但富士采用的任何购买富士数码冲印设备的客户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富士品牌或使用自创品牌的做法,为自己赢得了大量的支持者,因此,仅仅只是依靠目前单纯的数字比较还不能体现出富士的实力潜力。
编辑点评:数码冲印业务的发展将彻底为传统胶片冲印敲响丧钟。如果说过去数码冲印还存在着价格偏高的问题,那么现在随着数码设备的普及,数码冲印设备和加盟费用的降低,数码冲印将会由原来的高价位降到一个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面对这样一个商机无限的舞台,自然很多人都想上去尽情歌舞。不过可以预测的是,在未来的数码冲印市场的主导力量极有可能就是由柯达和富士来引领,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对数码冲印业务窥视已久的厂商,例如惠普今年就有所动作,希望也能在数码重印业务中占得一席之地。不过目前厂商们更多的还是处于一个调整的过程,谁究竟会在数码冲印时代大获成功,谁会在柯美之后成为又一个沉沦者,不妨让我们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