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 频道

庖丁解牛 由浅入深看复印机结构(一)

  【IT168 使用技巧】在很多人看来,复印机打印机就是把纸放进去,让它打印出来的机器,对内部结构往往一知半解,但是当打印机出故障的时候,打开机盖,都傻眼了。这时才感觉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圣贤’一心只读书”的可怕。这次我们将分四部分来为大家介绍复印机的基本原理和故障排除,希望对列位“圣贤”们能够起到一些启蒙的作用。

  复印机工作时用到的三个主要物理原理

  静电原理:电荷(微小带电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电荷有正负两种极性,所谓静电原理是指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即所谓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即如下图所示。

  光学成像原理

  这个基本原理是说:光线通过凸透镜之后会在焦点位置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下图只是一个示意图,是指焦点和物距等长时候的示意图,当焦点长度和物距不等长的时候示意图会有成像距离上的差别。

  半导体原理

  半导体是指导电性介于导体和半导体之间的物质。这里用到的半导体原理是在静态或加反向电压时为绝缘体,而在加正向电压时为导体,专业一点的说法叫做P-N结的正偏和反偏,我们这里就只讲一下他的基本原理,不深究半导体的原理。

  复印机用的感光鼓材料则是感光型半导体,这种半导体在光照和热辐射条件下,其导电性有明显的变化,即在暗态时(不受光)为绝缘体;而在亮态(受光)时为导体。图3所示。

  复印过程

  复印机的工作过程原理是利用光导体的电位特性,在光导体没有受光照的状态下进行充电,使其表面带上均匀的电荷,然后通过光学成像原理,使原稿图像成像在光导体上。有图像部分因没有受到光照(相当于暗态),所以光导体表面仍带有电荷,而无图像区域则受到光照 (相当于亮态),所以光导体表面的电荷通过基体的接地,使表面的电荷消失,从而形成了静电潜像。

  再后是通过静电原理,使用带有极性相反电荷的墨粉,使光导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转化成为光导体表面的墨粉图像 。最后,仍然通过静电原理,将光导体表面的墨粉图像转印到复印纸表面,完成复印的基本过程。

  复印机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件:(按照复印顺序)

  充电部件(高压发生器、电极架、电极丝)

 

  使感光鼓表面均匀地带上电荷。

  曝光部件(扫描曝光灯、反光镜、镜头)

  使感光鼓表面按照原稿图像,形成图像的反转电位潜像。 (前章已经讲解)

  显影部件(显影器、高压发生器)

  将感光鼓表面的电位潜像转化为墨粉图像。(前章 已经讲解)

  送纸部件(马达、搓纸轮)

  马达带动搓纸轮将复印纸送入机内,为下一步将鼓 表面的墨粉图像转印到纸上做准备。

  转印部件(高压发生器、电极架、电机丝)

  通过转印电极使复印纸表面带上均匀的与墨粉电荷 相反的电荷,将感光鼓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复印纸上。

  分离部件(高压发生器、电极架、电机丝)

  由于复印纸和感光鼓表面均带有电荷,而且极性相 反,所以复印纸在复印过程中不易从感光鼓上分开。因此要将完成复印的复印纸顺利从鼓上分开,需要采取 分离的措施。早前的复印机采用机械分离,但易卡纸;当前的复印机均采用电流分离。其中分离电流含有高 频交流和固定直流成分。

  清洁部件(清洁器)

  将感光鼓表面的残留墨粉清洁干净,为下一复印做 好准备工作。所有复印机都不可能通过转印将感光鼓表面的墨粉完全转印到复印纸上。所以,鼓表面均有残 留墨粉,不进行清洁,则影响以后复印品质量。

  定影部件(定影热棍、压力棍、加热器)

  复印纸上的墨粉图像通过定影固定在复印 纸上,以便于保存。若不经过定影,复印纸上的图像一碰就掉落。(所以定影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复印机的过程同时还包括许多辅助过程,主要有:

  消电部件(全面曝光灯)

  将感光鼓表面的残留电位清除,为以后的 复印做准备。否则复印品会有残留图像或底灰。

  删边部件 (像间像边消电灯)

  复印品均有前端、前 后侧、后端或缩小部分的空白,所以需要通过像间像边消电灯将不需要的感光鼓表面电位清除。

    

  本次介绍的是复印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部件,下篇文章我们将介绍复印的机械结构部分,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OA论坛提供的所有维修知识。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