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零污染”的回收体系
同为回收在生产,为何作坊和这些大厂的差别如此巨大呢?一方面,是因为成本原因。作坊的目的是获利,这也是其唯一的目的。而大厂除了获利,还有相当重要的部分是做合格的企业公民。例如富士施乐整合资源循环系统是中国大陆首个针对废旧电子产品和硒鼓进行资源再利用的体系,彻底复制了在日本获得极大成功的先进资源循环再利用模式以及技术和经验,让使用过电子产品通过再生处理转化为原材料作为新资源进行再利用,并真正实现了“零污染、零废弃、零填埋”。在这一过程中,富士施乐通过一套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整个拆解、分类流程进行数据记录和监控。回收来的产品和拆解分类成零部件后将被反复称重,让废旧设备的原始材料与最后被分解的零部件重量保持100%一致。以确保“零废弃”。
整合资源循环系统不仅能将新资源的使用降到最低,同时彻底解决了电子垃圾的污染问题。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电子产品制造商有义务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再处理。纵观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厂商“生产-回收”的责任非常明确。但是,为何鲜有电子产品企业在回收领域进行投入?
对企业来说,投入对使用过的产品进行资源循环再利用首要的障碍是成本和盈利问题。
除了经济成本的考虑,电子产品的回收非常有难度。由于国内存在大量以盈利为目的的二手机、翻新机市场,因此不少渠道商并不愿意将废弃产品回收给厂家进行处理,而是将这些废弃产品处理到二手机市场以获得利润。
富士施乐在日本的资源循环系统创建于1995年,经过长达八年的努力才开始盈利。 而在中国,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富士施乐仍然坚持不懈的在中国市场推进整合资源循环系统的发展,这正是企业的责任感推动着富士施乐以及富士施乐苏州工厂不断向前。
尽管目前,民众对电子垃圾回收的意识还很淡薄、生产企业因资金有限、利润空间不大等原因,迟迟做不到对电子垃圾回收的可持续性。我们也借此机会呼吁全社会,都能参与到电子垃圾的回收循环再利用行动中,让大街小巷的“非法”回收成为历史,还给我们一片蓝色天空、一个绿色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