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打出头鸟——原装耗材咄咄逼人
面对兼容耗材的不断逼攻,原装耗材厂商当然不会袖手旁观,他们会竭尽全力,挥舞起自己手中的大棒铁锤,狠狠地朝“入侵者”打去。至于近期使用的是什么武器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a、连锁注墨站、墨水填充服务店增多
据《纽约时报》报道,2006年美国耗材业值得注意的二大动向:一是连锁注墨站的进一步发展,用户用完墨盒后,可以拿到这些连锁注墨站灌墨,价钱要比在家里自己灌墨高一些,但省去了很多麻烦;二是与此发展相关的几家大型连锁店(不是专门经营填充的商店)也开始或准备提供这项墨水填充服务,顾客可以把空墨盒带到店里,买完其它的东西以后,墨盒也填充好了,价格上比原装的墨盒要便宜大约50%。这些商店的加入显然会对原装和传统意义上的兼容产生影响,这些商店的优势在于其店铺已遍及全国,用户在购买其它商品时,就可以将墨盒灌墨了。这对原装厂家而言,他们多少还能保住一部分市场,因为墨盒毕竟不能永远填充,用户过一段时间还是要买一、两个原装墨盒,而对兼容厂家而言恐怕就是一个不好的信号,起码低廉价格这个棋子走不通了。因此,这可能会对我国墨盒的出口业造成负面影响,应引起我国兼容耗材业的注意。美国开始走上这条路以后,中国可能也会很快跟进,不久像家乐福这样的商店可能都要提供这项墨水填充服务了,到时谁还去买兼容墨水呢?
b、惠普——誓死将价格进行到底
同为《纽约时报》报道:HP正在研究使用更少的墨来完成同样的打印量。如果这一技术成熟以后,每一个墨盒的墨水量会更少,价格会降低到10美元左右。这样的话,兼容厂商的利润空间就会变得很小,更重要的是用户可能没有必要为节约一、两美元而使用兼容墨盒了,兼容耗材想在价格上取胜已经困难重重。
3月初,美国爱普生波特兰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交申请,认为向美国出口和在美国销售的墨盒侵犯了申请人的专利权,要求进行“337调查”,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普遍排除令或针对被申请公司发布永久排除令,停止这些公司和所有相关公司在美国境内与侵权产品有关的进口、销售、分销、营销等行为。据悉,国内打印耗材巨头——纳思达、格力磁电均在被申请调查的范围之内。美国“337调查”大棒直接国内兼容耗材,而国产兼容耗材如果不应诉或者诉讼失败将对整个行业的出口带来致命的打击。
d、打印机耗材行业标准多次“难产”
原装耗材一直以统治者的身份垄断整个耗材市场,加上假货的猖狂,整个打印耗材市场长期处于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兼容耗材一直希望有所改革,于是国产兼容耗材厂家三翻四次地发起建立打印机耗材行业标准,以期从源头遏制原装耗材的垄断地位,从而改变打印耗材地位,结果此行业标准一次又一次地遭到“难产”。其中主要原因是原装耗材和兼容耗材厂家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因为打印机耗材行业标准的制定应该坚持四个有利于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环保,二是有利于消费者降低成本,三是有利于国内企业发展,四是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单从第三点来看,原装耗材已经多方阻扰。